当前,节能工作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一方面随着我省能耗基数不断降低,单位GDP能耗下降空间收窄,另一方面,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态势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改变,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拉升人均能源消费量也是必然趋势。这些因素都表明,完成国家初定我省“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8%的目标任务的难度将明显大于前五年。
省经信委作为节能工作的主管部门,“十二五”期间将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工业是能源消耗主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幅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对节能工作至关重要,推进“三个加快”势在必行: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据测算,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仅是工业单位能耗的1/7。要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2)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加快主导产业高端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
3)加快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有本省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加快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
2.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技术节能是降低单位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要继续加大推进力度:
1)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突出重点耗能行业,继续实施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建设大型企业能源中心和能效电厂。
2)实施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工程。组织实施节能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以创建节能示范工程为抓手,带动创新型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化应用。
3)实施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服务机构,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4)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提升工程。到2015年,大型骨干企业能耗水平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或国内水平,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
5)数字化能源管理工程。以钢铁、建材、化工等流程工业为重点,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现系统节能。支持基于物联网模式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形成“感知能源、智慧监管”的数字化能源管理体系。
3.完善考核监督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三大体系:
1)预警调控体系。实时跟踪监控全省和各地区能源消费及经济发展走势,加强综合分析,对能耗增长过快和完成节能目标进度滞后的地区及时预警,督促采取有效措施。
2)执法监管体系。加强各级政府节能管理和节能监察队伍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逐步增加节能经费投入,促进监管能力提升。
3)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级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完善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评价体系,组织开展“能效之星”创建工作。
4.创新节能工作机制
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必须着眼创新,特别是工作机制的创新:
1)强化倒逼机制。制定实施严于国家要求的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推动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
2)健全约束机制。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继续对能源消耗超国家和省能耗限额标准和违规使用落后用能设备的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
3)完善激励机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节能投入机制,对节能目标完成好、节能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在节能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
5.推进全社会节能
建筑方面,要强化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全过程监管,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交通方面,要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照明节电器加快发展甩挂运输、海铁联运等运输方式,大力推广有效清洁交通运输工具。同时,开展广泛深入的“节能全民行动”,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推介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要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合理控制冬季取暖和夏季室内空调温度,推广节能技术、有效节能办公设备和绿色照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