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耗,就意味着高排放;高排放,就意味着高污染。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已经走了几十年;虽然从多年以前我们就提出了转变增长(发展)方式的口号,也采取了一些行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整体而言,“转型”的任务还远未完成,不少地方、领域甚至不进反退。典型的就是钢铁行业,尽管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已经持续多年,但“招数用尽”就是控制不住疯狂的“超生”,久久陷于“年年过剩年年扩能”的怪圈。而钢铁恰恰又是“三高”产业的突出代表。难怪有人说,钢铁行业是转型的“风向标”,钢铁怪相不变,转型就是空话。
由于形势严峻,节能减排,理所当然地又成为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大会发言,小会讨论,书面提案,私下议论,种种观点、看法再次在这里汇集、碰撞。围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代表委员们积极献计献策,提出了不少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招数”。但说老实话,对于有关节能减排的这类“热议”,民众已经反复听过多次了,甚至早已产生了一种听觉“疲劳感”。广大民众更为期盼的,不是又“说出了什么新花样”,而是“推出了什么新举措、取得了什么真效果”。也就是说,像对待不少“资深”热点问题一样,民众早已不满足于“听”,而是在睁大眼睛仔细地“看”。
目标不可谓不明确,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也已出台够多。为什么效果不彰?执行乏力,是主要也致命的原因。还是以钢铁行业为例,目前我国7亿多吨钢铁产能中,有3亿吨左右产能属于未经中央政府批准的“违规产能”、“黑户产能”。这种乱批滥上行为,导致了钢铁市场的极大混乱以及铁矿石进口的极度被动,但是时至今日,也没见到有哪个越权、违规擅自批准钢铁项目的地方政府受到了应有的问责。越权不遭谴、违规不追究,在这种情势下,出现以“拉闸限电”来“应对”节能减排考核的行径,也就不足为怪了。
实现节能照明节电器减排的目标,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言出必行的执行力。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能抓住“三高”重点大户钢铁行业这个“榜样”,狠手“开刀”,依法依规强力推进,遇“神”驱“神”、遇“鬼”诛“鬼”,局面肯定会有令人振奋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