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制定“迫在眉睫”
长久以来,我国在节能照明节电器减排标准化方面存在着工作措施缺乏长效机制,性节能减排标准和节能减排量评估标准缺失;节能减排检测评价方法不统一;标准推广应用滞后;有关部分标准与当前节能减排工作不协调等现象,从而无法应对发达国家拟确立的“碳关税”制度和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
尤其是当前发达国家和一些组织已开始在我国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和标准,并初具市场规模,对我国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赵鹏高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十分巨大,要缓解这种压力,就需要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标准来支撑。但是目前节能减排的标准非常欠缺,各项能耗标准和技术标准都不完备,而这些都是考核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指标。
2.一个产品应配套一个标准
据悉,我国“十一五”期间已实施了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涉及火力发电、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和石油化工5大行业。这些标准都是强制性的,标准分别规定了单位产品的能耗限定值、新建准入值和能耗先进值。
“仅仅由于22项标准实施而被淘汰的高耗能企业或生产线,当年就节约了两亿吨标准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陈海红解释道,能耗限定值和新建准入值是强制性的,能耗限定值是按照淘汰20%~30%的落后产能设定的。
现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制定的多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和清洁生产国家标准也正在加紧制定。在我国诸多方面的节能减排国家标准中,能耗限额、取水定额和清洁生产都属于首创,而且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赵鹏高在发言时强调,“我们有很多的节能产品,一个产品对应一个标准的话,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压力也很大。”
赵鹏高副司长指出,5年前的节能工作跟现在的工作要求已经不一样,现在节能减排没有强制性标准是行不通的。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方面要符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真正把节能减排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起来。但同时要避免标准打架的情况发生,做到国家有国家的标准,行业有行业的标准,企业有企业的标准,这样标准才能顺利实施。
据悉,中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将自身定位为“致力于推进中国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集公益性、服务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非盈利性技术组织”,近期联盟主要在节能减排标准化研究、技术服务、打造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建设宣传渠道等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已经有多家高校、企业申请加入。